第一百零八章 屠城的曹操(2 / 2)

大汉争霸 龙骧校尉 3581 字 2017-05-10

ADX

可是刘备有自己的办法,他会在城中贴出招募士卒的告示,把这些百姓吸纳进军营。曹操南征北战,收编了几十万黄巾兵才凑齐两三万青壮,这也是他官渡之战时候兵力远远不如袁绍的原因。

可是刘备只占据一座城池就能招募将士数万,然后在用这些人马征战,往往招募的这些百姓叫“饥兵“,这些士卒每天只有一碗稀粥,如果在战场上能杀两个以上敌人,获得首级,就可以进入正式的士卒。正式的士卒在战场上再次能活下来获得军功的就可以编入精兵营,精兵营待遇就好了,他们能吃饱饭保证足够的体力,这里不断给士卒洗脑,让他们效忠刘皇叔。

刘备兵马虽多,但当时能入选精兵营的却没有,他的军队全靠这种自然淘汰的方式选拔士卒。往往一次战役下来,那些百姓所组成的部队死个几万都是正常的,所谓“蚂蚁咬大象“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完完全全的人海战术。每当战败的时候,饥兵和一般士卒断后,刘备带着精兵先跑,因此他越打越强,主力不失。

这种方式选拔的士兵确实保证了战斗力,但是这种做法与把百姓推上断头台有何区别?

就连被曹操赞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不是也屠过城嘛!孙权为何在赤壁之战后,在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想夺取荆州这么的费劲?一个是曹仁勇武,其次诸葛亮算无遗策,但其中最重要的何尝不是荆州百姓不支持他孙权。

荆州百姓为何这么厌恶孙权?想建安十三年春,赤壁之战爆发前夕,孙权派吕蒙征江夏太守黄祖,凌统,董袭等尽破其城,孙权为何威慑黄祖,让破城之后鸡犬不留,于是此战在江东的版本就变成,凌统,董袭率精锐万余击败贼将黄祖,破其城,斩杀敌军十余万,黄祖逃跑,贼军不堪一击。

当时整个荆州九郡加一起不过百万人口就不错了,刘表身为荆州之主,号称拥兵四十万,实际上也就有十万左右的兵马。黄权虽然听调不听宣,但名义上也是属于刘表部将,江夏不过是荆州州郡之一,黄祖哪来的十万兵马?难道一个小小的江夏加上周边的几座小城难道就有何荆州媲美的力量?

这显然是传闻不靠谱,也不知道东吴将领这刀下十万兵马有多少是死于战乱的无辜百姓。

……

对于曹军属下建议曹操屠杀氐人一策,曹操没有采纳,反而是当众作了一手诗。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名叫《蒿里行》是汉乐府旧题,为古代的挽歌,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蒿同薨,枯也,人死则枯槁。所以“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蒿里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是当时人们送葬时所唱的挽歌。

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

中间六句是交代这有关讨伐的情况: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导致的原因是“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术分裂,自立为帝;而袁绍也阴谋废掉汉献帝,立刘虞为帝;他们搞分裂、谋私利,造成的结果是:“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貌合神离、互相观望,畏缩不前、按兵不动甚至是自相残杀。

诗人对这种情况的态度是悲愤、失望的;把矛头指向了“二袁”,显示出作者的非凡谋略和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