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山越叛乱(1 / 2)

大汉争霸 龙骧校尉 3279 字 2017-05-10

数次的大胜让孙权也放松了内陆的防备,外加上曹操大军压境,前线兵力吃紧,因此孙权就把原本各地驻防防备山越的军队给抽调到了前线,后来周瑜与刘备征荆州时候,又从内陆抽调了三万军,两次抽调内陆防备已经形同虚设。

建业的许多人都认为山越是少数民族,实力不强,以至于不少官员都是如此认为的,这可是大错特错。起初的时候山越确实以少数民族为主,实力不强,可是近些年却逐渐壮大,虽然屡战屡败可是加入山越的人可不少,现在山越一大部分都是汉人为主了。

可能是因为建业柴桑一代百姓相对于富足一些,想不通这到底是为什么,堂堂的汉人也会加入山越和他们一起入侵自己的家园?东吴这个时候江南广大区域还属于蛮荒地区,甚至中原人称东吴为南蛮。南方刚开始开发,远远不是后世的江南水乡,可以说这里瘴气横行,是一片穷山恶水之地。

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虽然是一句戏言,还是有稍许道理的。资源越少,人越自私,所能维护的群体越小,群体之间相互之间争夺手段也越不择手段。资源越丰富,人越无私,所能维护的群体越大,而群体之间相互争夺的手段也越多样化越和平。

而且孙氏治理江东采用的是以江东豪门治理江东的策略,固然得到世家的支持,政治超级稳定,可是世家大族往往也会剥削百姓,多数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就会转为盗匪,此时的江东因环境恶劣也是民风彪悍。

会稽是江东重镇,岂能有失?荆州吕蒙正帅重兵和关羽对阵,双方在江上时常有摩擦发生,小规模交战也先后发生几次,精兵猛将都在荆州现在也离不开呀!当地官员不是潘临的对手,村寨被其攻破数不胜数,孙权无奈只得派遣身边丁奉徐盛前去平叛,以徐盛为主将,丁奉为副将,率建业新军一万前去会稽。

新军是新招募的士卒,正在训练成军之中,孙权并没有调动各关隘的精兵,避免造成其余地方防备空虚再兴叛乱的局面。以往山越叛乱战斗力并不强,他们确实武器落后,往往拿竹竿当作武器,一千东吴兵就能打四五千叛军,孙权想新军战斗力固然不足,想必打战斗力低下的潘临的山越军还是手拿把攥的吧!

很不幸,孙权这是失算了。倒不是徐盛丁奉没有将才,两人此刻算不上名将到也还算不错了,最起码能称得上上将,就这两位手下的新军实在太废柴了,两人因为快马加鞭行军到会稽潘临不会不知道,果然在地形狭窄的谷口有伏击。徐盛命士卒去山顶探查,看是否有人埋伏。

可是新军都是些新募的士兵,军纪不严,有些人更是好吃懒做。去探查山顶的这几名士兵感觉到太辛苦,于是一合计在半山腰就休息了,待了一会就回去禀明上面连个人影都没有。

一看没有埋伏全军自然要穿过谷口,可是徐盛也算是小心谨慎,命令全军分两部,前中两军,分别由他和丁奉带领,并且每一军单独快速穿越谷口,避免敌人有埋伏全军陷于被动。按照常规来说徐盛的计划没毛病,潘临还真就设下了埋伏,当丁奉的前军进入谷口后没多久,山顶上就传来了喊杀之声,滚木礌石砸向吴军。

丁奉没有慌张,命令四五人结小型圆阵,高举盾牌徐徐退出山谷,可是新军的士卒慌张了,哪里还顾得上主帅的命令,一窝蜂的往乱跑,丁奉一看大怒,挥舞战刀就斩杀几名不听命令的士卒。可是军队乱的太厉害了,不是斩杀几个人就能解决问题了,现在是根本没有军纪可言。

无奈之中丁奉也没办法,只得自己突围,还好他武艺还算高强,山顶射下那些稀稀拉拉的箭枝对他造不成太大的威胁。因山越军装备落后,这弓箭还真没有什么威力,就是一开始的滚木礌石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可是新军军心乱了,自相践踏的死伤的士卒倒是比敌军杀死的还要多。

丁奉突出重围,到没有受伤,可是麾下的士卒最后跟在身边的不到百人,徐盛此时也挺郁闷,这一仗让山越大胜,士气大振,可他们连敌人都没看清楚长什么样就折损了一般的兵马。要是样孙权知道了还不知道气成什么样,他们有几个脑袋够砍的?不过即使死,徐庶肯定也会拉点垫背的,就刚才去探查的那几个士卒,全都被徐庶拉出来砍了。

这些新军这才意识到,原来军规军法不是儿戏,如果不听是要死人的……

这一场失败却仅仅是一个失利的开始,看着天色已晚,徐盛就命令全军在此地扎寨,布置好岗哨之外就跟丁奉商议破敌计策。现在军马损失过半,要是想剿灭山越就不能像以前一样,需要取巧。据传闻潘临有兵马一万,这一万人是壮丁,他身后还有十万民众呢!要是潘临疯狂一点,在这一万军外,扩充两万人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当他和丁奉刚刚商量出点眉头,又遭遇一场大败,这一场大败让徐盛伤筋动骨再也没有一战之力了。他们的被潘临半夜偷营了,防备敌人夜袭是每个将领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他安排了两波探哨,本意这两拨人一波前半夜站岗,一波后半夜站岗,可是第二波人前半夜不睡,精神抖擞的,还不断扯淡开玩笑,等到子时换班的时候就困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