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整编(2 / 3)

晚明霸业 渤海郡公 4928 字 2019-10-09

正规的训练,便让他们上战场,与让他们送死有什么区别?这样,先挑选精锐骨干的兵士,全都编入高燕部,以做策应即可,其余的也都上过战场,别浪费,让他们以辅兵的形式加入辎重营,运输粮草,等到战事结束之后,我必兑现承诺。”

“是,末将遵命。”袁宗第信服道。

要知道,袁宗第手下的兵将,有很多都需要平复心里,因为糟糕的战事,让他们几乎每日都陷入恐慌之中,陛下让他们运输粮草,从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远离了前线的厮杀,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平和心态。

同时在另外角度来讲,押运粮草,是一支军队最重要的事情。陛下能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的手下,是对自己的天大的信任,也表表明了陛下一视同仁的态度。

高燕虽然为女将,但是在军中却颇受尊重,经过精挑细选,这数万人,依然挑出了八千不错的精悍老兵。

可见李自成虽然在燕京吃了败仗,但是精华依然存在。

这些人虽然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新明的战法,但是配备了铠甲和长枪之后,也可以列阵对敌,甚至李自成也用徐梁的淘汰的战法训练过,只要稍微训练,便可以继续使用。

徐梁认为像是高燕这等级别的将领,又擅长管理火器部队,竟然整除落后的长枪大阵,实在是lo到了极点。

但是在高燕看来,却理所当然。

高燕认为,这些人并不在乎为谁而战,谁给的饭多,谁就是他们的天。

而眼下,他们的实力也不足以支持现在新明的作战思维,整成这个样子,已经是将他们的作用最大化了。

当然,袁宗第手下的骨干将领也被彻底打散,或者直接去河南的荒地上当地主,也有想留在军中继续效力的,毕竟这等乱世场面,如果不厮杀,如何能博取功名。

这些人便和袁宗第一起跟着行辕行动,同时在总参谋部接受军官教育,有一对一的训导官进行思想改造。

思想是最大的武器,不忠诚的部队,是没有办法使用的。

德国的雄鹰为何在欧洲翱翔?

中国的兔子大军又如何在38线发出怒吼?

凭借的不就是牢靠的思想吗?

没有了这些骨干,士兵的工作就方便多了。虽然他们还缺乏纪律和勇气,但比之吃不饱、穿不暖,拿着锄头作战的时候要强了许多。

再者说,太原之战的主攻部队并非高燕部,而是徐敬业部。

徐敬业在年后迅速占领了西烟镇,将之定为自己的粮台重地,同时也在西烟安抚百姓,帮助春耕。在得到了两个司的新兵补充之后,徐敬业十分大胆地用火炮轰开了峪儿口,直逼李虎坪。现在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他就敢冲到三十里外的太原城下。

徐梁带着行辕刚刚赶到盂县,尚未来得及赶到徐敬业大营,潼关守将刘芳亮就带着五千人马献关,希望能够得到起义的待遇。徐梁自然不会将他往外推。刘芳亮有过被俘的经历,心理负担上比袁宗第轻了许多,利索地向潼关外的李化鲸部投降,全军转为辎重营,运粮运炮,抵御南下的吴三桂部。

二月十三日,徐梁亲临峪儿口大营,发布进攻令。

徐敬业以十门一七改火炮开路,两千战兵紧随其后,只是一天功夫就击溃了孟乔芳布置在范庄—道巴咀一线的清军大营。

多铎其时已经赶到了大同,因为山西局势变化而驻马传讯,等待多尔衮决定是继续西进,还是南下支援孟乔芳。

从大同往来京师快马只需要两日功夫,而正是这两日功夫,山西局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徐敬业以清军五分之一的兵力击溃了留守的清军防线,太原府阳曲县彻底失去了屏障。

高燕按照约定,大军从南到北横扫而来,沿途甚至没有发生战斗,和平光复汾州府,直到兵临太谷县才遇到驻守的绿营兵。

那些绿营兵看到了大明红旗,在短暂的观望之后,阵前起义,被高燕编入辎重部队。

由此,太原府已经被高燕和徐敬业围住了两面,而西面是吕梁山,只有北面可以逃往大同。

孟乔芳在逃亡和固守之间选择了固守待援。得到驰援命令的多铎带着一万多满洲大兵,疾驰南下。

“王爷已经传令孔有德、耿仲明五万人返回山西,太原还是可以守一守的。”孟乔芳心盘算着兵力,望着一脸颓唐之色的姜瓖。

姜瓖的操守是有目共睹的,现在他手的绿营兵是山西最大的一股力量。无论孟乔芳怎么挖墙脚,忠于姜瓖的人马还有三万之众。如果姜瓖倒戈,那么山西局势就再没有悬念可言。

姜瓖看了一眼孟乔芳,却没有说军事,只是温言问道“孟公近日来身如何了?”

“些许水土不服,好多了,好多了。”孟乔芳努力想提起精神,却发现气空乏,整个躯体都像是被掏空了一般。他已经年过半百,在女色上十分谨慎,然而从年前的一场小病开始,身体便不可抑制地恶化。如今已经是面色黄蜡,双目失神,就是不懂医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