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2)(1 / 3)

千金小厨娘 艾珈 7116 字 2014-10-12

  如意在马车上解释,“还朴庵”是一座尼姑庵,就位在扬州城外的小坡上。此庵占地不小,前前后后十几个跨院算一算,说不定会比扬州府衙还大。

“我娘跟住持明慧法师是打小认识的玩伴。当年‘小莲庄’出事,我娘立刻要我把菜谱带到明慧法师那儿。”

他这才明白。“难怪先前你们肯让陆明那帮人进屋里搜——不过,还朴庵是尼姑庵,你确定我进去得了?”

如意微笑。“不走正门就行。”

虽说一般男信徒不得进尼姑庵,可一般卖米麦白面的商家,有几户是女人当家?所以灶房后门的规矩没前头严格。当年如意她娘来还朴庵参拜,如意她爹也都是坐在后门边等的。

明慧法师在小尼姑通报下过来,一见如意,朗朗喊了声:“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如意还礼。“师父近来可好?”

“出家人有什么好不好的分别。倒是你娘,她好久没来了。”

一想到娘的身子,如意眉间便一阵愁。

“我娘病了。”她将娘亲染病的事前因后果细诉了遍。

明慧法师听完,又是一句:“阿弥陀佛。”

“不过早上娘醒了,我想好生照料,她应该会慢慢痊愈才对。”

明慧法师点头。“那你今天过来?”

“我来取我爹的菜谱。”她详加说明两日后的比试,还有介绍一直站在一旁的段柯古。“这位就是义说的刺史大人,近来帮了我们极多的忙。”

“贫尼见过刺史大人。”

“明慧法师不用这么客气,我姓段柯古,您喊我柯古就得了。”

“怎么好意思。”明慧法师谦道,然后回头唤来小尼姑。“带段大人还有如意姑娘到客房稍坐。”

“是。”小尼姑靠近。“段大人,如意姑娘这边请。”

在等待明慧法师取菜谱过来时,小尼姑又端来一壶淡茶跟一大盘酥炸玉兰片。

“这东西!”段柯古开头还不晓得“酥炸玉兰片”是什么料材制作,等挟一口进嘴,他忍不住惊呼一声。

“没错,”如意点头。“这‘酥炸玉兰片’,就是我们刚才看见玉兰树上的花沾粉炸的,是还朴庵的名点。每次我娘带我来参拜观音娘娘,总要吃上一盘。”

“想不到玉兰花也能入馔……”他挟起一筷鹅黄柔香的玉兰片,看起来平凡素朴,只是将玉兰花去蕊留瓣,再裹上杂混着碎核桃末的面浆,吃时不沾酱,独撒上淡淡盐花。

在这佛门静地吃这香味淡雅的“酥炸玉兰片”,还真有一种洗涤身心的妙趣。

“如意,”明慧法师过来敲门。“你要的东西在这儿。”

“谢师父。”如意恭敬接过。

“那我就不打扰你们,你看完,交给门外的小尼就行了。”

“知道了。”

直到客房门关上,段柯古才又坐下品尝玉兰片;如意则是翻着菜谱,表情一派专注。

边吃着玉兰片,他边瞧她低头细审菜谱的侧脸。“有没有瞧见什么出奇制胜的点子?”

“是看到一样。”如意将菜谱转向,指着上头三个蝇头大字——夜香花。

菜谱上写:上菜前撒上一把,更能画龙点晴,添增无比神韵。

她苦恼道:“夜香花,‘小莲庄’里是种了一大丛,可是我一时想不起哪儿还有?”

“夜香花的事就交给我。”段柯古一拍胸脯。“就算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也定在两天内找来给你。”

当晚深夜,府衙大门早已闭严,整座大宅静悄悄,只有如意她们暂住的跨院,犹亮着烛火。

如意支退其它帮手的婢女,一个人留在灶房熬汤。

古时《木兰词》有云:“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段柯古就像词里说的那样,一整个下午东奔西跑,接连拜访城里的商贾,费了好大功夫才备齐如意面前这些。

如意正着手整治的,就是最矜贵也是最难料理的云腿。通常得经过三日泡水、刮膜取骨才能加以运用,可现在时间不多,她只能想办法缩短泡水时间。

她将手探入温水盆中轻压云腿,确定绷紧的肉身已见弹性,她立刻取出,以刀剖成数条,在搁进盆里继续浸泡——这招叫“化整为零”。

也是刚好搁进冬瓜盅里的云腿最后会切成细丝,不看烹制过程,是瞧不出她暗耍了一点伎俩。

灶上现用文火焖煮的,是已熬了半夜的老母鸡汤。熬汤火不能旺,火一旺汤就烛。如意靠着两支灯烛,用汤杓细心地捞除浮末。

外头是万籁倶寂的夜,只偶尔能听见几声虫鸣与夜枭的叫声,如意看顾得专心,以致来了人她也没发现。

“你怎么还在这儿?”

她身子一震,转过身见着来人直叹。“你吓到我了。”

是段柯古。下午他弄来料材后,没说一声人就出去了,如意还以为他今晚不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