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1 / 3)

狂枭赋 佚名 6486 字 2014-10-11

  承平盛世。

一连数年的风调雨顺,让五谷丰收,让牲畜兴旺,使人人得以温饱,得以安居乐业,人们都说这盛世是千载难逢的,说当今皇帝果然是真命天子,就连老天爷都庇佑他,让由他的子民能够从改朝换代的战乱中养生休息,让由他一手建立的皇朝,可以在承平之中兴盛茁壮。

东门大街上,人潮熙来攘往,这是京畿最繁华热闹的所在,各大商家为了给自个争门面,都抢着将店铺设在这块地方,其中,最显眼惹目的商号,便是夏侯家所经营的“庆余堂”。

话说“庆余堂”已经有百年的历史,虽说这百年来,子孙们经营了不少与祖业无关的赚钱生意,但是,提到南货铺,人们首要想到的,依旧是这个历经百年不衰的老字号。

从几十年前,“庆余堂”就是天下闻名的老字号,它的规模庞大,店房总共分为南北货、海货、腌腊、酱货、蜜饯与蜡烛等六房,因为店规极严,选料精细,在前朝就一直深受皇家的青睐,虽是经过改朝换代,直至如今,一年四季仍旧按时给朝廷进贡最上乘的货色,而皇家的喜好,一直都是百姓们所乐爱追随的,所以多年来,就算有不少后起之秀急起直追,也动摇不动“庆余堂”在人们心目中首选的地位。

“庆余堂”能够发展到如今的恢宏规模,只怕是当初夏侯家的老祖先所始料未及的,一开始,夏侯家是海商,不只拥有自己的船队,也到近海与洋人做货品交易,后来朝廷实施海禁,夏侯家的老祖宗不与朝廷硬碰硬,利用自己做生意的独到眼光,转而做起陆上生意,拿出经年累月在海上赚的钱财,开起了“庆余堂”,一直到了今天成了世人周知的大商号。

天候渐暖。

明明前些时候立夏时分,早晚还十分凉洌,这两天日头渐大了起来,就连早晚时分都有着令人难熬的燠热。

“庆余堂”总号里的议事堂内,虽然不是年底汇报整年盈余的日子,但是在京中的几个分铺,在每一季快要结束的时候,铺里的大掌柜就要依例回到总号向财东禀报,主要是为了进上的物品一事,毕竟要是自家的东西在宫里用出了问题毛病,那可是会掉脑袋的大事,绝对不能不慎。

夏侯胤坐在首位上,一边听着禀报,一边翻着掌柜们送上来的明细本子,他的眼神十分认真仔细,沉静的神色之中,透着一丝严肃,教人不由自主地感到畏惧与疏远。

身为夏侯家的新当家,今年二十八岁的夏侯胤不过只有三年的资历,但是,他从小就跟在太爷身边,耳濡目染之下,对于夏侯家的一切是了如指掌,在未接当家之位前,他曾经当过总号的掌柜,当初,太爷坚持要他接下这项职务,曾经使几位老掌柜忧心忡忡,以他还太过年轻劝老太爷再三思。

不过,就在同一年,老太爷将帐计之权交给年方十五的夏侯容容之后,他接掌柜之职的争议在一夕之间消声匿迹,就怕再坚持下去,老太爷会做出更惊人的举措。

不过,众人皆以为,安排夏侯胤历练事小,毕竟他是夏侯家的继承人,但是让夏侯容容涉入帐计之事,就太欠思虑,毕竟她虽姓夏侯,却是位表小姐,论起来终究是个外人。

就在几位掌柜不约而同谈到去年南方雨水少,旱象直至今年开春才稍稍缓解,所以去年收成的果子大多品质不好,收来的货色做成蜜饯,比不上往年的滋味好,但还好“庆余堂”的几位老师傅都是熟手,做了些许调配,味道仅有些微差异,比别的商铺强上许多。

就在大伙儿都在谈论的时候,傅总管出现在门口,向几位掌柜揖了揖身,便直走到夏侯胤的身边,附耳说道:“胤爷,太爷请你现在过去一趟。”

“回话说我正忙,晚些时候就过去。”夏侯胤没动声色,扬了扬手,示意他先退下。

不过傅总管可不好打发,他衔了老太爷的命令而来,事情要是没办成,他别想好过,“太爷说是现在,晚一时半刻都不成。”

“他老人家难道不晓得今天是各地管事回京汇报的日子吗?”

“太爷知道,但他管不着,说忙也不是他在忙,还说能者多劳,说胤爷是个人才,不会没时间抽空应付他这位棺材躺进一半的老人家,棺材进了一半,所剩日子也不多了,要胤爷多想想这一点才好。”

闻言,夏侯胤挑挑眉,睨了傅总管一眼,知道他是个老实人,所说的一字一句,绝对都是他太爷转告交代的。

他深吸了口气,然后无奈地叹出,心想他曾祖父既然知道自个儿是位老人家,怎么就不知道要安分些呢?

好歹也为他这位孙子着想一下,每天除了喝茶玩鸟之外,唯一的乐趣就是唯恐他这个孙子过得太清闲,有事没事就派人过来请他去问话。

“有说是关于何事吗?”

“太爷没说,只说这事一定要当着胤爷的面,奴才不敢多问,胤爷不会不知道太爷的性子,请你快点动身吧!”

“知道了。”夏侯胤颔首,召来了在一旁的大掌柜曹南昌,他是太爷安排在身边的副手,十分能干,对于协调掌柜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