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财主(1 / 2)

大唐遗案 北冰鱼 2650 字 2016-12-07

“谨遵太爷钧令~”

公堂上,所有衙差扯开嗓子大声喊道,震耳欲聋的声音,把主薄等人吓了一跳,就连北宫铭这上过沙场的人,都眼皮上挑了几下。

惊堂木,杀威棒,就是为了显示朝廷的威严,显示县衙的威势,震慑宵小之用,平日里这帮衙差虽说也是尽心的,却没有今日这帮,挺胸抬头,双眼狂睁,脸红耳赤的拼命吼叫。

不得不说,这股气势汹汹的样子,的确镇住了许多人。

北宫羽和金捕头相视一笑,看来在金钱的攻势下,这帮家伙把吃奶的劲都是出来了。

“势气可用!”

“出发!”

县尊老爷北宫铭,越过伏案,当先走了出去,下面衙役慌忙间摆好仪仗,在曹福的带领下,开道前往县城外。

……

曹员外的曹家,是其父亲遗留给他的,据说他父亲在前隋大业年间避难逃到了六合县避难,因当时北方皇帝昏庸无道,以至于盗贼丛生,起义四起,民不聊生,而南方却相对稳定许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曹家南迁六合县定居。

初来乍到,没有安身立命之所,曹家就隐匿在乡村之中,后来起义骚乱波及到了江都等地,他的父亲就趁势而起,收敛了不少钱财,在六合县县城外招收家甲守卫,建立庄园。

当时有人笑他呆傻,战乱不去城中躲避,却在城外,若是大军一来,首当其冲的就是灭门之祸,可是他却不听,还说城中并不安全,大家对他的话嗤之以鼻。

后来,杜伏威降唐,江南地区首先从城中发生叛乱,城门封锁,进出不得,那些地主富商被军队劫掠一空,只有曹老员外提前得到消息,跑到定山避祸,等到唐军平定骚乱后,他又跑了回来。

就这样,曹家经过这番折腾,终于崛起了,虽说不像太原李氏,弘农杨氏,清河崔氏,那般百年传承的世家门阀,可在这六合县也是响当当的地主员外家族。

北宫羽站在曹家府门前的门匾之下,听着金捕头讲述着曹家的发家史,打量着这座坚固的宅院,整座墙都是用砂浆和巨石建筑而成,漆黑的大门有几尺的厚度,给人感觉就是坚固。

“呵呵,你家员外真舍的下本钱呢,若是在大上几分,就可以建造城池了啊。”

北宫羽淡淡的撇着嘴,一股怒气堆在心中。

他有句话却是没说出来,看着院墙的高度,厚度,不知道祸害多少老百姓呢!秦始皇修个长城,最起码是为了江山,你这修个院落,却只是为自家人,真是自私自利的土财主。

“呵呵,小郎君有所不知,”金捕头轻蔑的接过来话,“据说,当年这曹家还有一道外墙,堪比县里的城墙坚固,还是淮南王以建筑有违朝廷法制为由,下令拆除的呢……”

北宫羽和金捕头两人,一唱一和,轻蔑不满的语气,听得曹福尴尬的底下头颅,不知道是伤心自己少爷去世,还是什么原因,满脸大汗。

“不知郎君为何轻蔑我曹家?”

耳边传来不满的质问,北宫羽回头看去,来人一身黑衣,阴沉沮丧着脸,却是曹员外站在府门前,许是丧子的缘故,昨日的卑躬屈膝,满脸堆笑的模样已经消失不见了。

“曹家守一方百姓安康,本少爷怎么会蔑视呢!”北宫羽直接否认,“不过,只是说这院墙而已,若是百姓有感曹老员外的活命恩德,自发修建这坚固的院墙,那本少爷可要好好瞻仰一番。”

言外之意就是:你父亲为了建造院墙,不知祸害了多少良善人家。

曹员外:“……”

他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虽然被北宫羽说到了痛脚,却也不敢放肆。

“小人拜见明公。”曹员外转身对县尊老爷淡淡的施礼,没有了昨日的献媚。

北宫铭为人恢阔大度,也没有怪罪与他,而且老年丧子之痛,也是人间一大悲事。

“好了,不要说了,还是看看案发现场吧!”

挥手阻止了众人这没有意义的争吵,最后一句却是对曹员外说的。

“太爷,请~”管家曹福很有眼色的打破尴尬,上前几步,做了个请的姿势,头前带路。

一行人来到后院,院内栽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分布在小路的两旁,看起来到也是姹紫嫣红的,甚是美艳。

“好好的花朵,也不知道修饰一番,乱七八糟的。”黄心瑶跟在北宫羽身后,一面打量着花圃,一面胡乱的批评着。

“哦,心瑶还懂这栽种之术?”北宫羽低声询问道。

“不懂。”简短的两个字说的是理所当然。

北宫羽飞了一个白眼给她,你不懂栽种之术,还好意思批评人家的花圃。

“哼!我虽然不会栽种,可也从母亲那里听到了许多,这简单的分辨能力还是有的。”黄心瑶很是不愤的反驳道。

“比如说,这花卉的选择,就有不同的要求,每种花卉的习性不同,有的喜阴,有的喜凉,有的耐干旱,有的就需要水不断的浇灌,就是对土质的要求也是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