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1)(1 / 3)

宰相没出息 千寻 5698 字 2013-08-30

小小的身影站在高墙外,悬枝出墙的龙爪槐,乏人照顾却依然茂盛。

宅子被封多年了,曾经繁华、如今破落,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日日迎宾送客,热闹非凡,今日灿烂成荒凉。

金满箱、银满箱,堆得连年建库房的日子过去,几百口的家就这样败了,教人不胜欷吁。

夜行人提气一纵,跃过墙头,穿过曲折游廊,出亭过池,在经过临水的台子前时,驻足。

这里曾是歌妓舞妓们表演的地方,每逢生日节庆,便是笙歌乐音,如今衰草枯杨,徒留哀伤。

别开头,黑影飞身穿杨,来到当年卧居。

推开门,湘妃竹帘上满是厚重灰尘,蛛丝结满雕梁。

耳边,仿佛还听得见女孩的笑声,听得见朗朗读书声,夏日里,荷塘采莲,冬夜里,青梅传香,女孩无时不刻笑着,深深的酒窝、甜甜地盛满醇香……

拉开已朽的被榻,木刻的陀螺还在,那是爹爹带回来的,她高兴得跳到爹爹身上,又搂又亲,乐得爹说:「所有的女儿都嫁,独独我的小暖儿不嫁,我要用千金万金把她养在家里。」

「为什么呢?」

「因为暖儿在,爹爹的心才会暖和。」

「要是暖儿有喜欢的人呢?」

「咱们就把他给娶回来。」

那时她咯咯笑了,头埋在爹爹颈子,把爹爹的心给笑得暖烘烘。

猛地甩头,把陈年旧事甩到脑后,飞身入竹林。

这片竹林是大娘的最爱,碎石在阶下成甬道,潮湿的露水在石上结出厚厚青苔,日里青绿色的修竹,入了夜,鬼影幢幢,多年无人整修的竹林,弥漫着阴森。

朦胧月光,照出夜行人一双倔强眼珠子。她四下梭巡,没放过任何细处,一竿竹、一缕蛛丝,缓步前进。

找到了,是它吧!

她走到竹边,苍白细瘦的指节抚摸着上面淡淡的割痕,就着月光,转头望向大娘旧屋已褪颜色的朱门,细细推估。

东十三、南二七,朱门心、蓬纱影……

像腿般粗的竹子上,还找得到凿开又填回去的洞口。她不知大娘给她留了什么,但她相信,满堂女儿,大娘独留予她,必是要她遵守承诺。

承诺,她没有一天忘记。

她记得爹爹、大哥哥和舅舅的下场有多么凄惨,记得家里的仆妇婢女、总管长工,被拉到市场上贩卖的凄凉哀伤,更没忘,服侍她的香荷姊姊被人强行带走时的无助哭嚎。

发配边疆的路途遥遥无期,姊姊妹妹及姨娘们从哭泣到认命,每走一天,就对未来多一分恐惧。

她知道继续走下去,永远无法完成对大娘的承诺,于是她逃跑,却没想到逃了狼窝却入了虎穴,同样是噬人不吐骨头。

但她不后悔,如果入虎穴才能报家仇,她义无反顾。

抽出配身长剑,高举、落下。

竹子被剖开,里面有一本用油布包裹的书册和一袋弹丸大小的珍珠,她把珍珠攒进怀里,打开蓝色册子,心狠狠撞了一下。

他……就是康亲王?

绕过养心殿,两个身穿翠牙绿宫服的秀女,捧着燕窝银耳羹往御书房走去。

鹅蛋脸、身形较小的那个叫月儿,是李妃娘家哥哥那头的人,李妃去年小产,渐渐不得皇上宠爱。

年初,宫廷选秀女,娘家送来这么一个侄女儿,李妃也不好意思不照看着,遂求皇太后让她到皇帝跟前服侍。

皇太后同情李妃处境,允了。

圆脸的叫做沁芳,是大学士王定辅的女儿,年十八,弹得一手好琴,为人端重贤淑,很得皇太后的喜爱。

皇太后懿旨要她在皇帝身边伺候,希望她在皇帝面前多露脸,有朝一日选为妃后。

当今皇帝年方二十六,未立后,因年稚登基,前几年,国家大事均是皇太后和辅国大臣做决定,这些年才慢慢让皇帝主政。

新皇帝雄心万丈,把国家治得有条有理,加上连年丰收、水患不发,国库充盈,边疆战事时时告捷,把国运推到顶峰。

人人都说新皇帝有福气,殊不知,他比历代各个皇帝更加尽力。

当然,要说到治理国家,宰相上官天羽功不可没。

想当年,皇帝找了个十八岁的年轻男子当宰相,引起满朝文武诽议,虽说上官天羽是状元,可一当官就进了御书房也太吓人。

幸而几年下来,君臣两人合力,着着实实办了几件大事,从修堤防、兴水利,到除弊灭贪、重铸钱币、修订赋税……件件都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赞声好。

民间甚至有百姓供奉起皇帝和宰相的长生牌位,祈祷他们长命百岁,让人民的好日子过得久一点。

月儿和沁芳并肩走在长廊,廊柱上雕了一幅幅画,有各色虫鸟、花卉,每幅都栩栩如生。

「月儿。」沁芳走到一半,突然停下来。

「是,沁芳姊姊。」

「我肚子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