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毒计(4 / 6)

,这是决定采取下策了她急忙提醒“喂喂喂,想清楚啊,下策隐患很大的”

马隆点头,收敛了笑容,细细的从头开始检视胡问静的上中下三策。

忽略会被朝廷追究的严重政治后患,只从军事角度考虑,上策果然最简单,几乎是什么力气都不用花,完全是坐看胡人死于内讧和饥饿,而且完全不怕胡人看穿,因为整个计划就是阳谋,胡人就是看穿了也没有任何的办法。马隆心中微微一动,这上策很有上兵伐谋的味道,而且他有些奇怪,这上策很有胡人已经是大缙的最大威胁,必须用最谨慎最稳妥的态度对待的味道。

中策是上策的弱化版,而且非常的讲究操作,每一步的挑拨都必须战战兢兢,稍有不慎就会失败,但优点在于全程动嘴,成功了就得到巨大的收益,失败了却没什么损失。胡人和汉人的矛盾都大到不能共存了,还在乎被胡人揭穿后更恨汉人吗而且在马隆看来只要诸般手段一齐使用,但有一个成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扩大其他挑拨离间计策的成功率,中策的整体成功率应该非常高。

下策就有些尴尬了,从战略角度而言一文不值。上策什么都不做,中策只动嘴皮子,而下策属于直接下场了,三者相比之下下策真是差得不能再差了。下策的实行也有很大的隐患,每县五十个鲜卑人士卒看似不多,只要敢作乱随时都能剿灭,可是那是五十个执法者啊,谁能保证这五十个鲜卑士卒只针对胡人而不是针对汉人谁能保证这五十个鲜卑士卒不会在执法过程中树立巨大的威望,成为五十个鲜卑人未来的领袖

马隆长叹,下策挑拨胡人内乱的方式落了下乘,需要如履薄冰,但有一个上策和中策无法比拟的巨大的优点,那就是朝廷容易通过。这个在纸面上看来没有激烈的举动,只是小小的迈出了一步的计策一定会被朝廷诸位大佬采纳,马隆甚至大可以在公文中直接写上“以夷制夷”“以胡制胡”等字样,保证赞誉一片。

而有“鲜卑人也是汉人”的忽悠在,这鲜卑士卒的提议一定会被征西大将军扶风王司马骏认为是“深化吸收胡人的重大一步”,然后倾尽资源支持“鲜卑营”计划,在各个场合大肆夸奖马隆,力挺马隆成为凉州州牧乃至刺史。

马隆看了一眼胡问静,这“鲜卑人也是汉人”真是从头到尾充满了欺骗啊,原来堂堂征西大将军扶风王司马骏也在被欺骗之列。

胡问静淡定无比,我没那么说,不要瞎说,我绝不承认。

马隆环顾四周将领,一群将领或假装深思,或真的一脸茫然,完全看不懂上中下三策的优劣和取舍,他无奈的苦笑,他是统领凉州军队的最高将领,这个该死的搞不清是行政计谋还是军事计谋的东西必须他来拿主意。

胡问静努力蹦跶“马护军何以犹豫当取上策不费朝廷一兵一卒,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马隆瞪她一眼,闭上眼睛许久,又猛然睁开,死死的盯着胡问静“马某取下策。”

胡问静长叹,庸将啊庸将。

马隆直视胡问静的眼睛,认真的道“马某知道下策是垃圾,上策才是救国救民,可是上策和中策的下场都是马某人头落地,马某老了,但是依然怕死,马某不敢拿自己的人头和清誉去换百年后世人的评价,马某只能取下策。”

胡问静平静的道“其实马护军能保住有用之身乃至青云直上,对救国救民更有好处。”没想到马隆竟然说得这么真切。

马隆摇头,对胡问静的恭维言语不置可否“以前马某地位低下,翻阅古书经常耻笑古人,明明有更好的办法在,为什么偏要选了最差的办法如今手握权柄,这才知道非不知也,是不能也。”他苦笑着看着胡问静,有些惨然,道“马某果然只是个庸人啊。”

番和县中,一群鲜卑老人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田地,辛苦了数日,这一片荒地终于有了一些良田的味道。

县衙的一个农官仔细的检查着田地,指点着几个种地的鲜卑中年男子该如何做。

有鲜卑青年带着不满坐在田埂上,种地真是辛苦啊,手上竟然起了水泡,哪里有打猎和白拿汉人的食物来得痛快。那白发鲜卑老人呵斥着“天下哪有不辛苦的事情,种地再辛苦,难道比与狼群搏斗辛苦吗哪个种地的农人手中没有老茧”

其余鲜卑老人大力支持那白发鲜卑老人“我们想要成为真正的汉人,衣食无忧,就要好好的种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注1

几个一辈子都想做汉人的鲜卑老人其实知道“优待鲜卑汉人的政策”有些不靠谱,他们不知道大缙执行什么法令,但是有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周围的汉人有什么表情。汉人们听着那一条条“优待鲜卑汉人的政策”后的古怪表情完全证明了这些优待政策的水分打到了天上,也就那些完全不想当汉人的鲜卑年轻人才看不出来。

在几个鲜卑老人悄悄讨论的时候,那白发鲜卑老人斩钉截铁“我们绝不可以说出来。”

一群鲜卑老人很是理解,若是说了出来会怎么样呢当然是鲜卑青年更加愤怒的向汉人报仇。这报仇自然要发动部落之中的所有人,自然会